经典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拦截!斩杀大明战神!
“这就是新军吗怎么没有盔甲,也没有弓箭啊”
“他们为什么穿着这么奇怪的衣服啊”
“新军士兵身上扛的是啥玩意儿啊,虽然有尖刀,但也太短了吧”
看着新军士兵走出来,百姓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惊得目瞪口呆。
这与他们想象中身披厚甲,手持长枪巨斧,背负弓箭的威武形象,相去也太远了。
老百姓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自然惊奇无比。
“看起来,不像是朝廷的大军,倒像是民间的义军。”
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句。
朝廷管控最严的,并不是弓箭刀斧,而是盔甲。
为了防止野兽侵害,民间的猎户,都是允许持有弓箭的。
普通刀剑斧头,那就更多了。
故而,有“义军”造反的时候,他们拉起来的人马,与朝廷的兵马,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盔甲。
毕竟,盔甲比兵器贵多了,也难以打造得多。
一直人数差不多的军队,装备盔甲的一方,和不装备盔甲人马打起来,基本上就一面倒的屠杀。
谁也没有想到,朝廷千挑万选,太孙殿下亲手培训的新军,竟然也连盔甲都没有。
这还是朝廷最精锐最神秘的新军吗
“服装虽然怪异,但十分齐整,精气神高昂,步伐整齐划一,有精兵的样子。”
“可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啊!”
“谁知道呢,太孙殿下天纵奇才,也许另有妙用吧。”
“对,太孙殿下那么聪明,一定有自己的打算。”
百姓们的思想倒是十分朴素,本能的相信传奇的太孙殿下。
但也有质疑声。
“朝廷花了那么多银子,给新军开出那么高的军饷,他们就连盔甲都装备不起吗”
“太孙殿下不会将新军的军费,都挪去吃喝玩乐了吧”
“我听说太孙殿下成立了一个技术研究和制造局,专门做新鲜好玩的玩意儿,好像很耗费银子,新军的军饷,该不会是挪到那里去了吧”
“这要是上前线吃了败仗,可怎么办啊”
……
这些人的声音,相对要小得多。
不敢太大声的评价,只敢小声嘀咕。
朱允熞坐在宽敞的豪华的马车上,并没有去看外面,而是翻开了徐妙锦给他的功法。
后世对古代的气功,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古代是存在高明无比的气功的,虽然没有武侠中记载的那般离奇夸张,但也绝对有其高明之处。
另一派则认为全是唬人的玩意儿,古人不懂原理,自吹自擂出来的东西,不科学,绝不能当真。
朱允熞是实证派,在亲眼见证了蒋瓛和徐妙锦的高明身手之后,他对大明的武学颇为好奇。
再则,这个时代的医学,确实不是很发达。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随便受点伤,或者感染风寒,都是十分严重的事情。
否则,便宜老爹朱标和大哥朱雄英,也不致于先后病死。
医学的进步不容易。
他对如何制作青霉素毫无所知,也无从指导。
养生练气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就能让自己多活一些年头。
毕竟,后世的医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免疫力才是人类治疗所有疾病的根本。
归根结底,人类是靠免疫力战胜疾病的。
“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
朱允熞按照书中所载,慢慢练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便感觉腹中有一股气,若有若无,不太真实。
马车颠簸,气息也捉摸不定。
许久,他睁开眸子,微笑着摇了摇头。
这练功的法子,想要入门,也没那般容易。
练了这么久,毫无收获,白费了功夫。
朱允熞也不在意。
反正是用来锻炼身体,强键体魄,本来就非一朝一夕之功。
出了城门,他正准备令全军加速行军,赶赴嘉兴,前方的队伍却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朱允熞问道。
蒋瓛回报:“回太孙殿下,是曹国公李景隆率数百人马,拦住了前方的道路。”
曹国公李景隆
后世有名的草包将军,大明战神李景隆
朱允熞脑海中的闪过这个人的形象。
李景隆是大明开国名将歧阳王李文忠之子,以知兵而著称。
倭寇占领松江府之后,老朱点名召五位国公回京,其中一个就是李景隆。
从中也可以看出,老朱对他还是非常看重的。
朱允熞让锦衣卫将自己的马车驾到最前方,从车内站了出来。
便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人,骑着高头骏马,身披重甲,身材十分魁梧,高大威猛,仪表堂堂,正好拦在大军前行的路上。
“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大明战神的皮囊倒是生得不错。”
朱允熞心中暗道。
但想想也是。
大部分人天生就喜欢以貌取人,若李景隆没有这具好皮囊,可能也不会被历史上的建文帝重用。
外貌不堪,又本事了得,能混出头的人,史书上往往都会详细记载着他的身材外貌,因为这些人是特例中的特例。
“曹国公,为何拦我大军前行”
朱允熞沉声问道。
李景隆一直骑在马上,看到他也不下马,装做不知道其身份,十分无礼。
此际听到朱允熞发问,又深深看了一眼,这才翻身下马,单膝跪下见礼。
“末将李景隆参见太孙殿下。”
朱允熞板着脸,怒问道:“大军出行,无故阻拦,你可知是什么罪”
李景隆抬头望向他,目光凌厉,道:“末将非是无故阻拦,但太孙殿下所率新军,无盔甲,无刀斧,无弓箭,只背所谓的火器,威力犹未可知。”
“末将以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末将身为大明的将军,陛下亲封的曹国公,当尽忠朝廷,尽忠陛下。”
“若末将目睹新军怪状而视若无睹,倘太孙殿下因此而有不测,则末将之罪大矣。”
朱允熞冷哼了一声,道:“你是信不过孤了”
“太孙殿下英明神武,天下皆知。末将不敢冒犯,只是新军装束如此怪异,又不敢不察。”
他回头指了指身后,大声道:“末将特意带来了五百将卒,可与太孙殿下的新军进行一场演练。若太孙殿下的新军,能胜过末将带来的这五百人,末将再向太孙殿下负荆请罪。”
此言一出,围观的百姓们,顿时纷纷叫好。
“军阵对练,这个主意不错,也好让大伙儿都见识一下新军的厉害。”
“不知道新军到底行不行啊,还是先演练一下吧”
“去前线和倭寇作战,可不是闹着玩的,新军着实让人不放心。”
“还是先演练一下吧……”
议论声四起。
朱允熞却是不为所动。
真要与李景隆的五百人对阵演练,那恐怕就得耽误一日的时间。
军情似火,他哪里耽误得起呢
再说。
新军是完全按后世的军队训练,培养的。
与这个时代的军队,完全不是一回事
战阵演练,怎么进行
若是不准开枪,双方排这个时代的军阵对冲,那也不用演练了,直接认输就行了。
毕竟,新军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
若是可以开枪……
哪有为了演练,真去杀人的道理
“曹国公,孤率军出征,岂容你来胡乱置疑,妖言惑众,扰乱军心,真以为孤治不了伱的罪吗”
“末将不敢。太孙殿下乃国之储君,自然可以责罚末将。但末将深受国恩,不能因为害怕受惩罚,便不拦阻太孙殿下。”
“太孙殿下若不愿演练,可令新军即刻返回。末将愿率五百将卒,跟在太孙殿下身侧,鞍前马后,誓死为太孙殿下效劳。”
“如若不然,末将虽万死亦难让路。”
李景隆嗓门极大,说话的气场很强,好似自己真是毫无私心,也毫不惧死。
朱允熞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李景隆这番作派,倒是与那些动不动就喜欢死谏的文官,十分相似。
黄子澄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历史上建文帝重用这位战神,正是黄子澄举荐。
那李景隆今日前来拦他,多半也是黄子澄在背后指使了。
他正思索间,便见到后方有几骑快马,一路风驰电掣而来。
朱允熞回头一看,领头的人,是一名经常在老朱身旁侍候的老太监。
“陛下有旨,加封太孙殿下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领兵出征,平定倭寇,凡一应军务,皆由太孙殿下处理,不必奏闻。授“便宜行事”之权,有不听军令者,许先斩后奏。”
老太监将圣旨呈给朱允熞,与之一起送来的,还有一枚威武大将军的金印,以及一面王命旗牌。
朱允熞这才想起,自己走得很急,貌似还真没有向老朱请封一个“军职”。
虽说他是太孙殿下,又是监国,理论上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但除了皇帝亲征之外,即使储君领兵,按例也要加封军职,才能统帅千军万马。
否则,前线将领便可用“军国大事,非是小可”为由,拒绝听令。
就好比内阁可以用廷寄指挥军队,但内阁首辅真要去前线统军,也得先拜帅,加封“督师辅臣”之类的职务。
不过,威武大将军
这不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给自己封的军职吗
我抢过来了
朱允熞心中一阵无语。
好在朱厚照虽然有些任性胡来,但领兵打仗的本事,还不算太差。
也没有给威武大将军的封号蒙羞。
他接过圣旨和金印,将王命旗牌挂在马车上,再度转头,望向李景隆。
“李景隆,你当真要拦大军道路,阻军队前行吗”
朱允熞的声音虽然稚嫩,但语气中已是杀气凛冽。
李景隆心中一紧。
他敢来拦阻,就是吃准了对方不敢将自己如何。
新军的怪异,有目共睹。
他来阻拦,落在外人眼里,也是为国尽忠。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堂堂曹国公,陛下最信任的几名武将之一。
就算朱允熞是储君,没有陛下的圣旨,也奈何不得自己,更不敢杀他。
而一旦请旨,那便算是拦截成功了。
新军这幅样子,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有什么战力。
连盔甲都没有,刀剑弓箭都不装备。
这也能上前线打仗,天大的笑话。
真闹到御前,吃亏的绝对是他皇太孙。
可现在,朱允熞被加封为威武大将军,总督一切军务,有便宜行事之权,他该不会真的杀自己吧
李景隆有些怕了。
他只是受黄子澄的请求,前来阻拦新军,可不想将自己的命搭进去啊。
但刚才一番话,说得太满。
众目睽睽之下,若是就此让开,那以后就真成了大明的笑话了。
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民间,都会抬不起头来。
军中将士的眼里,更会成为一个笑柄。
这个脸,李景隆丢不起。
“末将请求与新军演练,若太孙殿下不从,末将誓死不让路。”
“好!那就别怪孤无情了。”
朱允熞脸色一沉,道:“曹国公李景隆无视军法,在大军出征之时,公然率军拦截,孤念其乃功臣之后,再三劝戒,仍不愿悔改。”
“来人,将李景隆拿下,斩首示众,为大军出征祭旗。”
话音落下,蒋瓛立即带着几名锦衣卫将李景隆抓住,绑了起来。
李景隆心中已是害怕得要死,但他回望朱允熞,又觉得对方一定是在吓唬自己。
他不敢杀我的。
一定不敢的。
若是杀了我,他也无法向陛下交差。
“为了朝廷,为了陛下,为了大明江山,李景隆何惧一死!”
李景隆高声喊道。
刷!
蒋瓛拔刀,一刀直砍而下。
刀光闪烁。
刹那间。
李景隆心胆惧裂。
完了。
这回真完了。
他真敢杀我啊
他难道不怕陛下追罪啊
“饶命啊!太孙殿下饶命啊!”
眼看着长刀就要砍下,李景隆原来那股不怕死的气势,突然转变。
蒋瓛的刀停在了他的脖子上,已触及肌肤。
若不是他武功高超,挥刀之时,收发自如,此际已然砍下。
李景隆战战兢兢,浑身颤抖,泪流满面,早已不复之前的霸气。
“太孙殿下,我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就请太孙殿下饶过我这一次吧。”
看着刀光斩下,他被吓被了胆。
什么脸面都顾不上了。
他是真不想死啊!
这一下,围观的百姓,新军,锦衣卫,乃至李景隆自己带来的军士,一个个皆是流露匪夷所思之色。
刚才还视死如归呢
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这幅熊样啊
这人就如此不要脸吗
不少百姓纷纷摇头。
还只道曹国公是位不怕死的英雄好汉
没想到,事到临头,竟是如此熊样。
就这还是朝廷的大将军
我呸!
而李景隆带来的将士,则是一个个尽露愧色。
主将如此不堪,他们的面子也都丢光了。
朱允熞丝毫也不奇怪。
“战功赫赫”的大明战神嘛,若是他真的不贪生怕死,反倒是奇哉怪哉了。
不过,对方虽然求饶了,但他却不愿就此放过。
在大军出征时,公然拦道,若是不严惩,事情传出来,他这位威武大将军,还如何节制千军万马
军中将士有样学样的话,那他也不用领兵打仗了。
“现在才认错,晚了。”
朱允熞冷冷道:“军法无情,砍了吧。”
“不要……”
哗!
刀光闪过。
李景隆的惊恐的叫喊声戛然而止,一颗硕大的头颅,“啪”地一声,滚落而下。
后世鼎鼎大名的大明战神,就此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