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度韶华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妥协(二)
    对着自小一起长大的堂弟,太和帝没什么戒备,随口笑道:“这是韶华堂妹送来的信。”  姜颐挑眉:“这倒是巧了,正好看看韶华堂姐信里怎么说。”  确实巧得很。这封书信是姜韶华当日给第一波饥民发粮食之后写给太和帝的。她在信中仔细写了此事的经过。  太和帝看完后,不由得叹了口气:“韶华堂妹年岁不大,行事却沉稳老道。换了你我,在路上遇到这样的饥民,怕是要横刀相向,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姜韶华明明察觉出饥民的不妥之处,却不揭穿。而是发了些粮食安抚,然后领着人顺利地过去了。  不然,以她领着的两百亲卫,虽然不惧饥民暴动,动起手来难免损伤。  太和帝见姜颐一脸好奇,索性将手中书信给了姜颐。姜颐兴致勃勃地看完,颇有些不以为然:“换了我,我就不给粮食,谁敢抢粮,直接杀了就是。”  太和帝淡淡道:“说得轻巧,从京城到南阳,一路千里,难道要一路都杀回去?能用些粮食换个平安,且扬一扬仁厚美名,着实划算得很。韶华堂妹,确实聪慧通透。”  看完这封书信,太和帝心里最后一丝不快也消退了,很快下定决心:“这口闷气,暂且就忍了。朕堂堂男子,胸襟总不能不如一个姑娘家。这桩案子,就到此为止。”  ……  左越熬过一劫,安然无事,心中喜悦不必细述。  王丞相不动声色间占了上风。而安国公,没能借着此事扯一扯王丞相后腿,心里颇有些遗憾。  至于对这波暴民的处置,自有刑部量刑定罪。不出几日,就有了结果,通通送去了矿山做苦力。  朝廷的矿山,有进无出。再身强力壮,在矿山里也难熬过五年。这也算是斩立决之外最严厉的处置了。  这一桩案子事了,后续的麻烦却源源不断。  第二波第三波饥民,接二连三地到了京城外。高大的城门拦住了饥民们的去路,饥民们哭喊求饶,也进不了城门。只能在城外的官道附近游荡。  官府不得不派人在城门外设粥棚,稍作安抚,一边派人调查饥民来路。要么打发回原籍,要么就得找个就近的地方安顿。  饥民的数量在迅速地扩大,每日施粥也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然后,郑太皇太后站了出来,令人设了十个粥棚。这些粥棚要用的粮食,皆由景阳宫来提供。  这一举措,迅速为郑太皇太后赢得了仁厚美名。  紧接着,李太后也令心腹宫人到城门外设粥棚。李家人四处为李太后扬名。奈何有郑太皇太后珠玉在前,且声势浩荡,李太后想借此扬名的算盘也落了空。  在此时,姜韶华的奏折送进了朝堂。两封书信也分别送到了太和帝和郑太皇太后手中。  这一封奏折,震惊了朝堂。  堂堂郡主,竟被一伙流民围攻抢粮!由此可见,饥民暴动起来是何等恐怖,北方混乱到了何等的境地。  王丞相也见事态不妙,主动上了奏折,奏请天子下旨,令各地驻军就**定镇压乱民暴动。举凡王丞相赞成的事,安国公都要持反对态度:“驻军不可枉动,以免引起民心动荡不安。至于乱民,还是应该以安抚为主,遣回原籍。”  “郑尚书此言颇为可笑。”王丞相冷冷驳斥:“乱民背井离乡,来历纷杂,谁有这个能耐一一问清身份来路再遣送回乡。不懂民政,胡乱进言,郑尚书还是闭嘴吧!”  安国公目中闪过怒意,冷笑着回击:“丞相大人倒是精通政务,先帝在世的时候,也一直重用丞相大人。眼下北方乱到这等地步,敢问丞相大人,都是谁之过错?”  这一击可谓正中要害。  身为一朝丞相,掌管大梁政务,大梁北方天灾连连,荒野千里,乱民暴动,如果要追究问责,那必须也只能是王丞相的责任。  所谓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就是如此。  王丞相面色有些难看,却不得不向天子拱手请罪:“都是老臣无能。老臣愧对先帝信重,愧对皇上信任。老臣这就请辞,请皇上另择贤明为丞相。”  太和帝只得出言安抚。  丞相是百官之首,不是随随便便阿猫阿狗就能做丞相的。安国公挑刺是一把好手,真让他来打理政务,只会是一团糟。  不管太和帝愿不愿意,朝堂上为了如何迅速安顿流民一事起了激烈的争执,  党争再起。  ……  六月末的一日,姜韶华策马进了南阳郡。  从年初离开南阳,到今日回南阳王府,中间经过了六个多月。  南阳王府的匾额印入眼帘的刹那,姜韶华沉凝的眉眼瞬间舒展,黑眸中有一点点火星燃起,然后绽开,如满天焰火。  “郡主,我们终于回来了。”耳畔响起一个激动的少女声音,不用想也知道是陈瑾瑜。  姜韶华冲陈瑾瑜灿然一笑:“是啊,我们到家了。”  “郡主!”  “郡主回来了!”  王府正门外乌泱泱一群人,惊喜地呼喊着,快步围拢了过来。  脚步最快的,竟然是年迈的陈长史。面容俊美的卢郡马也迅速迈步,却始终越不过陈长史。  “陈长史!”姜韶华快步上前,一把握住陈长史的手,声音里满是激动:“久别未见,陈长史一切可还好?”  陈长史也是满脸激动欣喜:“郡主回来,就一切都好了。”  卢郡马稍慢一步,到底也挤了过来,想伸手去握女儿的手,姜韶华已伸手握住了冯长史的手:“半年多未见,冯长史头上多了许多白发,都是为王府操劳之故,辛苦了。”  冯长史听到这般暖心窝的话,一脸的褶子颤了又颤,想咧嘴笑又忍住了:“郡主长途奔波,才真的辛苦。”  卢郡马也不觉尴尬,就这么笑着站在一旁,殷勤等了片刻。然后一脸喜悦地上前:“郡主一走就是半年多,我心里日日惦记。今日终于得见郡主归来,实在不胜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