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五零后记事 > 第141章长白村的实力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云舒原本是想利用马舒的关系,和杨二伯杨国平合作,或者将她手里的细粮卖给他,或者给他抽头,但与建业叔的一番恳谈,最大的好处,自然是佟佳部的效忠;
最长远的利益,却是她了解到了许多需要时间和人脉才能知道的长白秘辛;
而最直接的好处却是云舒知道自己如何给长白村换粮了。
她原本想通过杨二伯杨国平来换粮,心里小心思不少,甚至还算计到了马舒。
但现在,马舒主动上了她的船不说,她才从建业叔那里知道了有关马舒的丈夫——红旗公社社长杨国安的消息。
原来杨家兄弟竟算作长白村的外围人员。
在东北在日本侵华过程中成了沦陷区后,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长白守山人在坑杀五千日本兵后,成了日本人报复的重点对象,金阿林老祖不得不将一部分族人由明转暗,一部分族人与日本人借着长白山的地理优势,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阿林与**不断接洽的同时,也在暗中动员老百姓,暗中资助了不少孤儿寡母。
杨国安和杨国平这俩兄弟相差不过二岁,幼时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吃百家饭长大,在十一二岁就加入了抗日游击队。
那时候,在三宝镇充当**联络员的,就是胖大厨罗壁,那一代的游守之一。
杨家兄弟都是长白村暗中资助的孤儿,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一股庞大的势力在暗中关注着他们,在必要时候给他们帮助。
这群人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心性、人品都过关的人,才能知道长白守山人的存在。
剩下其他人,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恩人是谁,即便有所了解,也不过是某个长白族人的名字。
杨家兄弟是游守罗壁看中的人,他甚至将女儿早早订给了杨国安。
果然,杨家兄弟成年后正式参军,入了党,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立下了诸多功劳。
只可惜,两兄弟在参加抗美援朝时,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敌机突袭,两人虽然没被炸死,但一个伤了腿,一个伤了手。
以两人的军功,原本是可以在现有的位置上终老的,毕竟两人虽然没上过多少学,但一个是训教新兵的高手,一个脑瓜子灵活,连所在部队都极力挽留。
这时,杨国安的选择再次证明了罗壁的眼光没毛病。
他不仅选择急流勇退,甚至谢绝了复原后留在城市的任命,回到了改名叫做红旗公社的三宝镇,选择建设家乡。
也正是他的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了知晓长白守山人存在的少数外姓人之一。
也正是因为有长白村的财力支持,在杨国安的带领下,红旗公社在三年大饥荒时期,是本县所有公社中,唯一一个没有因为饥饿大量减员的公社。
饥荒过后,杨国安聘请技术人员,自己也大量书籍,鼓励社员发现养殖业和人参栽培,那在当时,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绝对是思想上的重大变革。
没有钱买猪崽、鸡崽的生产大队,杨国安会亲自前去考察情况,如果情况属实,他也会酌情处理。
在1955-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波时涨时落,不允许农民留自留地、不允许农民搞副业、取缔农村自由集市等等行政策在某些地方确实发生过,但这在红旗公社,却是闻所未闻。
杨国安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还不能让老百姓吃一口饱饭啦?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整个公社,提起杨国安这个社长,那就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说他是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好官。
杨家兄弟也因此,在红旗公社真正的占住了脚。
当然,也因为这个,杨国安在某些干部眼中,那就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但人家有资本我行我素,毕竟按资历、按当初复原时划算的行政等级,他这个公社社长,工资待遇比市高官都要高。
再者,杨家兄弟上头也不是没人,至少当初一起同生共死的战友如今可都身处高位。
不过是一个小社长,他愿意折腾就折腾呗,反正照这折腾法,人家看来也没想着升官发财。
这就导致杨国安要是哪天“不折腾”了,这才叫人发愁呢!
毕竟以他的威望和能力,往上升一升简直太容易了。
他若是想往上升,那自然要有人挪位置,下面的人且不说,上面的谁有愿意!
不得不说,这人,活到杨国安这份上,也算人生赢家中的典范了。
至少,云舒听后就引为知己。
有多大的能力就捧多大的碗!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我的地盘我做主!
这每一条理念简直都与她心意相合。
如若只是一个杨国平,云舒也没有百分百的信心,她已经准备了备案,不过如今多了一个杨国安,云舒认为或许她的计划可以铺展的更开一点。
而像杨国安等这些不为人知的外部人员,不过是长白村实力的冰山一角。
这点,云舒是在八部高层送她的补品中看出了几分端倪。
云舒昨天从长白村回来,除了带回来一箱子黄条外,还有十几支百年老参,一大包各式各样包括干灵芝、雪蛤膏、黄芪、天麻、茯苓霜、雪莲、燕窝、冬虫夏草、霍山石斛等等名贵药材和补品。
许多名贵药材长白山就有产出,但雪莲、燕窝可真让云舒惊讶了。
众所周知,这些玩意都有保质期,一般都是一、二年,想来八部高层在不着调,也不可能用过了期的送她。
在如今这个年代,能吃的起这些玩意的大有人在,长白村的这些土豪们自然不可能吃不起,但在阿林老祖儿的改革下,自诩低调、向普通民众靠拢的长白族人还能随随便便拿出这些玩意,那就有点意思了。
也怪不得舒姨说长白村的变革不过是徒有虚表。
原来不过是普通族人过的更艰难,但对于八部高层来说,还享受的一样没变,就像马佳部族长戴了摘、摘了戴的翡翠扳指,无论是摘了还是戴上,其实都牢牢的窝在他手里。
而在昨天晚上,佟建业也给她解了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前朝,哪怕皇帝下令封禁长白山,却依旧有无数想要发财的人冒险前来。
而守山人守着这么这么一座宝山,比皇帝还有天然的优势,哪怕他们不用刻意寻找,山神也会给足馈赠,俯首即是。
这就吸引了东南西北无数想要互通有无的势力前来,这些人脉、渠道被经营了整整三百多年,哪怕是战乱、新中国成立都没有中断。
虽然近些年,随着山神庇护的地盘越来越小,山里的产出也越来越少,但长白村这么多年的积攒还在,就不愁外面的东西送不进来。
别说想吃燕窝,就是想吃澳洲的龙虾鲍鱼,也多的是人等着排队送进来。
尤其是阿林老祖儿去世后,一些人尝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颇有些得意忘形。
通过佟建业的解惑,让云舒真切的认识到传承了三百多年的守山人所拥有的实力和财富,怪不得八部高层舍不得放弃到手的权利,也怪不得长白村会引起多方势力觊觎。
现在她相信,除了尼楚贺外,还有其他势力对长白村出手了。
如今云舒只能庆幸,幸亏她的底气不是其他人以为的萨满神力,否则怕是真要阴沟里翻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