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苏阳朱婉秋大明我家娘子长公主 > 第311章 第一次西山全体会议!
西山。
苏阳小院。
各大工坊管事全部齐聚于此。
无烟煤作坊管事刘铁柱,西山护卫队队长简兴发,火器工坊两位大匠简六与卜峰,玻璃工坊大匠王虎,以及负责屯田种植土豆的禁军统领楚雄。
得知苏阳公子准备召开第一次西山全体会议,这些骨干精英全都放下了手里的事情,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整个西山从建立伊始到现在,可谓是苏阳一手缔造而出,所以苏阳公子在西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哪怕是燕世子来了这西山,都没有苏阳公子的一句话好使。
毕竟,西山百姓始终都记得,当初正是苏阳公子率八千儿郎拼死血战,这才救下了他们,保住了西山这个家园。
苏阳坐在主位上面,看着这一张张面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大家不必多礼,坐吧。”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想了解一下我西山目前的进度。”
“从玻璃工坊开始吧,包括工人数量、工坊产量等等,详细汇报一下!”
听见这话,玻璃工坊大匠王虎当即脸色一正。
他本是个老实巴交的手艺人,因为带领九名匠人在苏阳公子的指点下,成功捣鼓出了玻璃,所以王虎一跃晋升为了大匠,工钱暴涨到了每月百两银子,而其余九人也晋升为了匠师,每月工钱五十两!
不得不承认,苏阳公子对匠师的重视,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每个月工钱都有百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
王虎记忆里面,一位知县老爷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才四五十两!
他那可是一年俸禄啊,还没有自己一个月工钱的一半!
这等优渥待遇,任谁看了都会眼红!
正因为如此,王虎对苏阳公子可谓是感激涕零,卯足了劲完成苏阳公子交代的所有任务。
“公子,眼下玻璃工坊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力生产透光玻璃,满足温室大棚所需。”
“目前玻璃工坊共计大匠一人,匠师九人,匠人二十人,匠师学徒五十人,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生产所需!”
“而玻璃工坊一天可全力生产玻璃窗四十扇,除却温室大棚所用外,还可盈余不少。”
苏阳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
“做的不错。”
“温室大棚盖得也差不多了。”
“不必全力生产玻璃窗了,可以试着钻研一下其他玻璃工艺。”
王虎兴冲冲地点了点头。
要知道研发出新工艺,公子可是会降下重赏的,少说也是百两银子起步!
用公子自己的话来说,创新是最重要的,他从不会吝惜赏赐!
火器工坊两位大匠对视了一眼,最后由年纪较大的简六开口汇报。
“公子,火器工坊眼下的任务,就是全力生产三眼神铳与虎蹲炮!”
“火器工坊现有大匠二人,匠师二十七人,匠人三百二十六人,学徒五百七十七人!”
听到这个数量,众人都是吃了一惊。
但转念一想,也觉得可以理解。
毕竟火器工坊现在的任务最重要,他们必须要昼夜不停地连轴转,全力生产三眼神铳与虎蹲炮。
要知道战事可还没有结束啊,燕王殿下还在率主力大军与敌军打仗呢!
这虎蹲炮和三眼神铳,正是杀伤力惊人的沙场利器,足以为燕军增加几分胜算!
“产量如何”苏阳追问道。
“每日可生产三眼神铳一千一百余支,虎蹲炮三天可生产两门!”
简六有些羞愧地开口道。
实在是这产量有些太低了!
火器工坊可是有着将近一千的学徒匠人,结果产量却低得发指!
尤其是虎蹲炮的产量,因为制作流程复杂,所以压根就提不上去。
再者苏阳公子定下了规矩,那就是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必须要保证质量!
如果再出现什么炸膛问题,将会严查到底追查到生产匠人的头上!
所以,哪怕他们拼尽全力地生产,眼下也只能达到这个速度。
苏阳听后眉头一皱。
“虎蹲炮的产量有些低了。”
“这样吧,你们按照生产流程,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
“流水线作业”简六闻言一愣,急忙追问道:“敢问公子,这是什么意思”
“按照虎蹲炮的生产流程,将其拆分成一些大步骤,然后分配给固定的匠人学徒进行生产。”
苏阳耐着性子解释道:“比如某些匠人专门某个零件,某些学徒专门负责组装两个零件,正所谓熟能生巧,当他们做多了之后,自然也就熟练了,速度会大大提高!”
简六听到这话,却是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可是公子,这样一来就与工坊的责任追查制度冲突了啊!”
“一门虎蹲炮经过了太多人的手,那该由谁负责呢”
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责任追查制度,早已深入人心,而且效果很是显著。
所以简六自然不愿意这规矩遭受破坏,不然引起的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苏阳笑道:“也很简单,流水线作业嘛,每一条流水线由一名匠师负责,匠人负责生产零部件,学徒负责最后组装打磨,最后匠师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才算生产完成,署名就署匠师之名!”
“任何一门虎蹲炮出了问题,匠师负主要责任,流水线上的匠人与学徒负次要责任。”
不过这样一来,虽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学徒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那就跟后世工厂里的黄毛仔一样,只知道疯狂打螺丝,能学到什么技术
“这是权宜之计,等到战事结束,可恢复到以前的生产模式。”
简六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决定先好好消化一下。
接下来就是楚雄汇报的屯田事宜了,温室大棚已经遍布整个西山,哪怕眼下已经进入冬季,但土豆依旧可以正常地生长种植。
得益于上一次西山保卫战时,楚雄与马三宝的及时转移,土豆并未遭受破坏,还囤积下了大量粮种粮食。
“眼下负责屯田垦殖的工人共计五千四百余人,而种植土豆的田地数量也扩大到了三万六千余亩!”
“因种植时间不同,所以土豆成熟期也不同,平均下来预计每个月都可收获三十万石粮食!”
平均每个月,三十万石粮食!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震惊了,之后就是狂喜!
那可是粮食啊!
这可是救命的东西!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很好,你们辛苦了。”
“计算一下西山子民所用,其余多出的粮食,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送到北平城,一部分送去燕军大营,每月定期送过去,不能让我们的将士饿肚子!”
三十万石粮食,看似很多,但并不多。
西山如今少说也有五六万人!
北平城内还有数十万的百姓!
燕王朱棣那里还有三十万将士!
这点粮食,仅仅只是可以糊口罢了,保证不会饿死!
前线将士的口粮,还得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至少苏阳只能尽力地每月送一批粮食给他们。
朱棣啊朱棣,别让苏某失望啊!
赶紧结束这该死的战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