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086《灵与肉》的作者(求追读
这一次方明华是跟着柯杨一块到兰大,一进校园立刻就有学生围上来。
当然不是送花合影留念什么的,而是拿着《燕京青年》翻到登载他那本的地方让他签字!
这个可以有,方明华很痛快写上自己的大名。
做当帮《燕京文学》杂志社卖书吧
就因为这个,方明华迟到了二十分钟,三点二十才开始讲座。
今天礼堂里依旧是座坐无虚席,甚至外面门口,以及窗台上都坐着人。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他讲的更加熟练,就在他滔滔不绝讲课的时候,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从门口进来。
中年男人一进来,坐在前排的柯杨有点惊讶,立刻站起来过去和对方握手,又请他坐在自己身边的座位——自然有人给让位置。
他是谁
竟然让柯主任亲自迎接
肯定不是学校领导,否则也不用握手这么客气。
管他是谁呢,该讲还得讲。
方明华不再关心此事,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讲课上。
台下,柯杨和那个中年男人低声聊起来。
“先亮,你什么时候来兰州的来兰大也不过给提前说一声。”柯杨说道。
“咱们两省的作协在兰州开了个研讨会我就过来了,今天没事就来兰大转转......听说你们有人讲课就想来听下。”
“呵呵,他叫方明华,安西作协的,就是写《太阳照常升起》那位作者。”柯杨低声说道。
“是他没见过我可听过他的大名,安西作协最年轻的作家,那部《太阳照常升起》虽然争论很大,但我觉得写的不错。”中年男人笑道。
“不过,那部《灵与肉》写的也不差,改编的电影《牧马人》我也看了,相当不错。”柯杨说道。
此人就是宁省《朔方》杂志社主编,著名作家张先亮!
张先亮呵呵一笑:“那是谢导拍的好.......咱们先听小方讲课怎么样”
“好,先听他讲。”
.....
.....
两個多小时的讲课结束,方明华起身鞠躬,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等方明华下了讲台,柯杨对他说道:“小方,我给你介绍一个你的同行,他就是宁省《朔方》杂志社主编,著名作家张先亮同志。”
“张主编,《灵与肉》就是您写的”方明华感到惊讶。
“小方,你也看过《灵与肉》”张贤亮笑道。
看过,看过不止一遍。
穿越前看过,到这个时代也看过。
包括那部电影《牧马人》!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待会给你送来!”这句台词,在后世的网上火的一批。
让多少单身狗羡慕嫉妒恨,那么漂亮的老婆!
“你好,张主编。”方明华主动伸出右手。
又来了一位重要客人,这次柯杨请客依旧兰大外面的饭店,而且还取了一瓶当地非常有名的白酒——皇台酒,有“南有茅台北有皇台”之美誉。
方明华尝了一杯,口味果然不错,再配上当地特色菜兰州手抓羊肉、兰州糟肉和酿皮,相当爽口。
当然,最后少不了来碗牛肉面。
三人边吃边聊,自然是聊文学。
“小方,你今天的讲课非常不错,有些观点我很赞同,嘛,就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管是国内的国外的,不必拘泥于什么某种流派或者写作方式,只要做作者觉得合适,能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就行!”张先亮说道。
“张主编,你说的太对了,我敬伱一杯。”方明华立刻拿起酒杯,两人碰了一下。
张先亮又吃了口菜,继续说道:“小方,我听柯主任说你准备写一篇文章,介绍意识流,准备发表”
“对,内容跟我今天讲的差不多,当然理论性更强一点。”
“你准备投到哪里”
“暂时还没想好,不过我希望越快越好。”方明华也没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估计柯杨也给张先亮说了。
“发表到我们《朔方》怎么样”张先亮突然说道。
《朔方》
方明华当然听过,是宁省的一本省属月刊杂志,张先亮的《灵与肉》就刊登在上面,一下子把这本杂志也带火了。
当然和《当代》《收获》等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也不如《燕京文学》《延河》。
这让方明华有些犹豫。
“我知道,《朔方》的影响力不如燕京那些杂志,但我们有一个优势。”张先亮又说道。
“什么优势”
“我们这本杂志每月5号发行,只要你愿意发表,我可以安排刊登在这个月,而且一字不改!”
“先亮,你们5号发行,今天已经0号,还有5天时间......你们这期的样稿已经做好送到印刷厂了吧恐怕来不及。”柯杨插话进来。
“没关系,只要小方同意,我立刻打电话给编辑部,让他们连夜去印刷厂,撤掉一篇文章将小方的文章换上去!”张先亮说道。
这让方明华很是感动。
即使自己这篇文章找别杂志社发表,别说编辑是否能通过,就是通过刊登最快也要等下一个月。
对方心诚啊。
更重要的是,方明华欣赏张先亮这个人。
年轻时候受到磨难,但依旧初心不改。
写的《灵与肉》,属于伤痕文学,但结局却非常光明,他拒绝了父亲为他们全家出国想法,决然地选择留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还有,人家在九十年代创建了西部影视城!
《大话西游》就是在那里拍的!
作家又是富翁啊。
这让方明华也羡慕,自己的目标嘛。
“好!我答应,麻烦张主编你了。”方明华也不迟疑。
“好,你把稿子给我,我今天连夜就回银川,绝对不耽误你事。”张先亮说干就干,雷厉风行。
吃完饭后,张先亮跟着方明华到他住的招待所,拿走那篇稿件,连夜登上去银川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