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 > 第五十九章 确定人选
“长柏,我已经嘱咐你母亲,让她把后院的那排房子收拾出来。我邀请了几位世侄到家里来住。等他们住进来后,你有时间的话,多照顾一下他们。”
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盛紘对着盛长柏说道。
“父亲,家里几个妹妹年纪大了,住在家里后院几个外男不太好吧?”
虽然盛长柏知道,盛紘让几个人都住进盛家,是为了可以就近观察。
方便能挑一个二个或者是三个合适的女婿。
要不然盛家搬到京城,已经经历过了两次科举,也有同年故交之子,进京之后拜访盛紘,完全就没有看到盛紘留其他人在家里住。
但是让这三个住进盛家,被“偷家”的风险也太高了。
“也没什么不好的,把通往后院的门封了,让他们从宅子后门进出就是了。他们不是为父看好的年轻人,就是家里的世交,这个时候咱们安排他们在家里住下,给创造一个好的温书环境,也是应该的。”
因为临近春闱的原因,东京城里又是拥入了不少人,虽然没有往年科举前人多,但城里的驿站会馆客栈,该爆满还是爆满,该大涨价还是涨价。
加上这些地方的接待能力,本来也就有限,本来就没有接收一万多人的能力。
今年因为娱乐场所都不营业的原因,京城容纳外来人口的能力更是不足。
所以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投奔、借住亲友之家确实是一件常事。
这些都是盛紘的故交,同年之子,盛紘给安排确实是应该的事。
这理由冠冕堂皇的盛长柏都不好反驳,只能把封门的事情给接了下来:
“那这个我来安排吧。”
盛长柏没有准备就简单的给门加道锁就完了,这么简单的措施根本就拦不住“有心之人”。
盛家虽然还不算高门大户,但是现在的门第,也绝对足够寒门举子惦记。
盛长柏直接吩咐人把门钉死,绝了这条路子。
这些借读的举子,介意不介意盛家的这份防备,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没有非分之想的人,自然可以理解盛家的这种为了家中女子名声好的做法。
把院子独立开来,这些举子门也可以更自在。
独立僻静的院子,现在在汴梁是抢手货。
一般的举子完全就是想租,也租不到这种条件的院子。
大部分人都没这份经济实力,有经济实力的人,很多又没这样的关系和地位。
盛紘留给举子们的院子,在盛家的花园更后面。
收拾起来就是打扫一下卫生,然后布置一下必备的家具。
完了之后,举子就陆陆续续的退了客栈的房,住了进来。
首先一位就是盛紘最看好的举子文炎敬。
回河北老家,参加了州试,又一次取得了举人资格之后,又返回了京城。
文炎敬家里,确实就是最普通的寒门耕读之家。
家里的田地资产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上百贯。
平常时期,文炎敬在京城还租赁的起房子,科举临近,房租大涨价之后。
对文炎敬来说,租房完全成了最大一个负担。
家里经济条件很是一般,属于那种,多参加几次科举,就能把家里考破产的贫寒之家。
接到盛紘的邀请之后,也就很迅速的搬了过来。
后面也有三个盛紘的故交同年之子,也搬了过来。
虽然到盛家拜访的不只是这些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汴梁都没有更亲近的亲朋。
各种原因,到盛家过来住的就是这三位。
最后一位,就是李郁,盛家的姻亲故交之子。
李郁和大房长梧是亲老表,本来是在长梧家里住的,接到盛家的邀请之后,就从长梧的家里搬到了盛家来住。
相比于长梧这个武将的家里,明显还是盛家这样的文人家里,更适合温书备考。
不说有一同要科举的举子一块方便交流,有盛紘、盛长柏这两个已经科举上岸的科场前辈,方便请教。
单是盛家现在已经藏书上万册书的私家书楼,汴京城里就找不出来多少家。
李郁算是盛家宥阳老家的一个可造之才,从地理因素来说,天生就适合盛家栽培,培养为自己的羽翼。
盛长柏当初回去宥阳那趟,没看到李郁的原因,是因为李郁在外求学。
宥阳还说不上是一个文兴之地,本地还是挺难培养出进士之才的。
大概只有等盛紘,什么告老,并且回乡居住的话。
在家乡投身教育事业,才有可能让宥阳,文教兴盛起来。
……
“柏儿,和他们接触几个接触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你觉得这几个举子里面,谁有最可能在这科就中榜?”
盛紘让几个人住在家里,也不是单纯的好心,还是为自己考察女婿为主。
就是王若弗也不是一个大气之人,让几个人住在家里,各方面的照顾着。
也是觉得盛紘故交之家的举子,是家境殷实的官宦子弟。
可以作为如兰的备选,王若弗才尽心尽礼的招待着这些人。
不只是给提供房子住,提供仆人伺候,提供一日三餐,就是连冬衣,碳石都给提供了。
今日算是清闲,王若弗就叫上盛紘,盛长柏讨论起来了这些举子。
“母亲,我看几位世兄人品才学都是上等,这科都有不小的中榜机会。还是让父亲先说吧,父亲宦海沉浮二十余年,比孩儿有识人之能多了。”
盛长柏公式话的夸奖了一下之后,就让盛紘先说。
有自信从外地赶路来科考的举子,对中榜当然都是有一些希冀的。
自身的能力都不会太差,基础方面可以说都胜过了盛长枫。
“文举子这段时间的课业进步最大,想来按着这个速度进益下去,等到明年春闱,会有不小的可能中第。”
即使有了其他的举子过来,和自己相似,有良好基础印象的原因,盛紘最看好的还是文炎敬。
文炎敬文章本不算最好的一个,盛紘也能挑出来文炎敬进步最大这个优势。
相比于盛紘的三个故交出身官宦之家,有科场的经验。
李郁出身的松山书院,有大儒教学,持续性的也能教授出进士,同样的不缺科场经验。
这种情况下,缺少科举经验的文炎敬,经过盛紘,盛长柏的传授经验之后,当然会进步最快,最大。
“长柏,你也不要用套话敷衍于你母亲,你要觉得哪个好,就实话告诉于你母亲,也好让你母亲,为你五妹妹挑一个才华更出众的。”
盛紘评价完了文炎敬,知道王若弗看不上文炎敬,这是盛紘给墨兰准备的人选,继续的对盛长柏的说道。
“母亲,我还是更好李郁一些,不管是从家世,品性,才学,哪方面来说,郁哥儿都是一个可靠之人。”
抓住了机会,盛长柏就给王若弗极力推荐李郁。
也是这段时间,明兰和贺弘文发展的很顺利,看着要不是因为老皇帝丧期的话,可能就给定下了婚事。
实在没有留李郁这个备胎的必要,盛长柏现在也就没犹豫的把李郁安排给了如兰。
“柏儿,吴家哥儿和刘家哥儿他们的才学,品性就不好吗?”
王若弗这个人还是抛不开面子,还是更想把如兰嫁人官宦之家。
“母亲,吴世兄和刘世兄的才学,品性自然也是不错的。这一科科举,自是也有不小中第的希望。但是吴家和刘家毕竟都是官宦之家,更是出身大族,家里规矩难免多了一些,五妹妹难免受不得这个拘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吴三郎、刘大郎中进士之后,名次好的话,不大可能愿意娶如兰。
名次差的话,如兰嫁给这种男人,难免就没什么前途。
盛长柏也不是说,一定想给如兰找个大出息的男人。
能考中进士的男人,本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已经足够优秀。
只要是进士,配如兰都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但是科举名次不好的话,男人的仕途难免就会一直蹉跎在选人阶段。
一辈子就是在各地任推官,参军,教瑜,县尉,县丞的辗转反复。
颠沛流离二十年,也很难能和盛紘一样,回到京城做官。
适应了扬州,东京繁华的如兰,哪里是一个能吃苦的人。
去哪个穷乡僻壤的一待就是几年,男人在地方上的地位也不高,如兰哪能长期适应这样的日子。
盛长柏的切身体会,婚姻这件事短时间内可以依靠爱情,受点苦没关系,长时间的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
“大娘子,柏儿说的对,我看郁哥儿,也是很好的孩子。又是咱们同乡,就是如兰嫁过去了来往也方便。”
盛紘这个人还是理智一点,知道如兰缺少教养,性子野,适应不了规矩森严的大族官宦之家。
李家虽然也是一户有规矩的人家。
但是李家毕竟只是地方商贾,李郁的仕途需要盛家的帮助。
怎么都会对如兰宽容一些,加上了两家的拐弯亲戚关系,如兰怎么样也不会太过苛难。
李家不接受和如兰性格一样的品兰,是李家娶了品兰,给李家带不来什么好处。
如兰有一个四品官的爹,七品官的哥,让李家接受如兰,善待如兰还是不难的。
“李家哥儿,真有你们说的这么好?”王若弗迟疑的问道。
李家虽然只是商贾,但是毕竟有钱,有钱也能让王若弗容易接受一些。
把女儿嫁过去,就算是没有显贵,但是富足还是不难实现的。
“母亲,郁哥儿的各方面,都是得到老太太肯定过的。你信不过我们父子俩的眼光,还信不过老太太吗?”盛长柏继续说道。
不管喜欢不喜欢老太太,老太太的眼光,王若弗还是认可的。
老太太看人也就是在盛老探花和林檎霜身上失手过两次。
一次造成了老太太,一辈子的不幸婚姻。
一次让老太太和便宜儿子,儿媳妇之间闹出了隔阂。